美國管理學家貝雷爾森(berelson)和斯坦尼爾(steiner)對激勵的定義是:“一切內心要爭取的條件、希望、愿望、動力都構成了對人的激勵。——它是人類活動的一種內心狀態”。
在企業的管理活動中,對員工激勵的目的是為了調動員工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和生產的積極性,激發出員工的創造力和執行力,從而提高公司的勞動生產率和工作效率。
要達到激勵的目的,建立企業的激勵機制是最主要的管理方法。而激勵的核心就是“人的滿足感”。人的滿足感有精神和物質二個方面的要求。
人的滿足感,表現為一種內心需求的獲得;而在實際當中,每一個人內心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偏重于物質獎勵的獲得,而有的人則看重榮譽感和成就感的獲得。對于所有的這些激勵,必須是建立在真實的、公正的和科學的評估體系之中。
如果評價體系不科學、不公正和不真實,那么這種結果的效應是負面的,激勵就會變成對員工的傷害。
一、薪酬激勵是普遍的激勵手段和方法
目前許多企業在分配制度上都十分滯后和不科學,主要是對“按勞分配”績效評估體系的缺失或失真。大部分公司沒有效績評估體系和考核制度,或者有制度無法執行或不執行。
由于薪酬系統的變革可能直接導至企業人工成本的變化,大多數企業管理層并不熱衷于是種變革和改進。
從總體管理流程來看,薪酬管理屬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特別是在企業最底層的員工,薪酬的激勵作用對于他們可以說是工作熱情來源的最大動力,也是企業工作效率提高的最大動力。
1、浮動工資制
實行與績效掛鉤的浮動工資制,并同時建立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對于作業層,可采用按月考核,根據每一個員工(或班組)完成指標情況,發放薪酬。這種按月考核的浮動工資制度,僅適合于作業層的員工進行考核和評估。并不適合于管理層,管理層的績效評估制度則應按年度來考核。如目前流行的年薪制度,管理層的薪酬收入與年度考核指標掛鉤。
2、級別加效益工資制度
目前大多數企業還是實行級別加效益工資制度,級別工資屬于固定工資部分;而對于員工來說,除了級別工資外,還有效益工資(也稱獎金或其它費用等)。
一些企業,級別工資一般是固定不變的,而且往往幾年都不調整,從而使得薪酬激勵機制失去了活力,工資也就成了“大鍋飯”的代名詞。
級別工資主要是為了保證有技術有經驗的員工能得到一定的利益保障而實行的,員工的技術、經驗和工齡等因素是組成工資級別的主要元素,這種制度為企業能保留住主要技術和生產骨干,為企業人力資源能夠相對穩定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但是,這種級別如果總是一成不變的話,不是實行動態管理,就會使得薪酬制度變成一潭死水而沒有活力。
所以,所有員工的級別,除了考慮到員工的技術水平、工作經驗和實際工齡外,還應加入“員工能力預期(潛力)指數”,對有能力預期或有潛力、有發展前途的員工,給予超前的級別代遇。這樣的年度考核評估就可以激發員工自我提升的和要求進步的積極性。
二、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和選撥制度
企業員工是不是滿意,除了薪酬外,最主要的就是升職機遇了。現在許多企業都沒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養和選拔機制,對人才的培養也沒有系統的計劃,不愿投入相應的資源。在選拔人才或升職時都是根據管理者個人的喜好來決定。
這種沒有經過長期考核和培養的人才,很難能夠得到高素質的有用之才。由于沒有明確的用人機制,從而使得企業中許多有能力或潛力的人也沒有了奮斗的目標。
三、榮譽感的給予
企業應該隨時給予哪些在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員工相適應的榮譽。表場和評先的機制應該是系統性和永久性的。在企業管理中作為一項制度來建立和執行。
同時,“獎勵制度”應該和企業的“處罰制度”一起來執行,約束機制是獎勵機制不可分割的部分,這樣對能更有效地體現出先進和落后的分別。
四、人性化管理是建立和諧的企業文化的關鍵
許多管理者崇尚“強勢管理”模式,強勢管理,并不是不好,有時還特別需要樣的人才。
但是,如今的一些企業當中,對“強勢管理”的理解已經變樣了,特別是一些國有企業或國有改制企業,有的管理者在管理上,已經超出了“管理”的范疇,走到了對人身進行報復和惡意打擊的程度。使得許多員工產生出“黑色”的心理狀態,企業文化已達到扭曲或者是丑陋的程度。
所以,企業應該崇尚人性化的管理,而人性化管理是建立和諧的企業文化的關鍵。組織應該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管理環境和工作環境,這是所有員工最盼望和事情。
組織管理者應根據人的性格和文化素質進行管理,處處體現出關心職工,關心下屬;員工同樣關心上級,關心企業,體現出人性的和諧,以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為企業創造財富,提高勞動的效率和質量。
所以,企業對員工的激勵,不管是用哪一種方法和措施,激勵的核心就是“人的滿足感”!
激勵的21種非經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