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開發人才資源是國際競爭的需要
國以人興,政以才治。我國古代明智政治家都已意識到“人才為政事之本。”春秋戰國時代,社會處于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的過渡期。各國君主為了一統天下,求才若渴,廣攬賢士。這時期諸子并起,人才輩出,為中國古代各種思想、學說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近代中國,外族入侵,社會面臨千古變局。中國要振衰起弱,人才問題成為變法圖強志士考慮的首要問題。戊戌變法倡導者康有為認為:“挽世變,在人才”。梁啟超認為:“變法之本,在育人才……有非常之才,則足以濟非常之變。”這一時期,廢科舉學校,送學子赴西方留學,改革吏治等,無不是為了培養和選拔“通變”之才。
21世紀是知識經濟世紀,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的今天,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增強,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綜合國力的競爭也更加激烈。經濟全球化也是人力資源和人才的全球化,科技革命是人的智力引發的革命,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基礎上不斷創新的經濟,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因為在農業經濟時代,戰略資源主要是土地資源;在工業經濟時代,戰略資源主要是原材料,能源等物質資源;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人才資源是一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最主要的戰略資源,創造和應用知識、信息的能力與效率,成為決定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主要因素。
為了提高國家競爭力,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開發人才資源,提出了各自的人才開發戰略。發達國家在這個問題上大多采取一是積極培養人才,二是努力吸引人才的兩手策略。美國1998年2月制定了“企業培訓21世紀美國人”的計劃,日本提出了“培養世界通用的21世紀日本人”的目標,歐盟于1999年7月發表的《2000年議事日程》明確要求“將知識化放在最優先地位”,新加坡出臺了“最大限度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的政策,韓國提出要建設以科技知識為動力的“頭腦強國”。總之,各發達國家在高度重視國內人才培養的同時,制定有關政策,在全球范圍內爭奪人才。
采取各種辦法吸引我國人才,是發達國家人才戰備的重要內容。一些跨國公司如微軟、摩托羅拉、愛立信等,為實施其一貫的人才本土化戰略,相繼在中國設立了研究開發機構,大量招攬我國科技人員。各跨國公司把吸引我國各類人才尤其是高級人才,作為與我國企業爭奪國內市場的最重要的環節。在加入wto組織后的今天看來,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人才的匱乏和流失。各國公司與我國企業在國內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因此,對人才的爭奪也必將由科技人才擴展到管理人才。我國要想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在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占領人才資源開發這個制高點。人才資源開發也要從中國國情出發,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國的人才資源優勢,把開發人才資源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予以高度重視。二、要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要著重抓住以下幾個方面:信息源:汕頭招聘網_www.rc3721.com<;/span>
(一)首先要以教育為發展的基礎
教育擔負著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專門人才的任務,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發展教育是一個國家經濟持續增長,科技不斷發展創新、社會全面進步的必要條件。信息源:汕頭招聘網_www.rc3721.com<;/span>
早在1991年鄧小平同志就強調: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現在小學一年級的娃娃,經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將成為開創21世紀大業的生力軍。他認為,“我們現在不是人才多了,而是真正的人才沒有很好地發現,發現了沒有果斷地起用”。人才只有大膽使用,才能培養出來。對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要放手提拔,在工資級別上破格提高。我們要開一條路出來,讓有才能的人很快成長,不要老是把人才卡住。“人才不斷涌出,我們的事業才有希望。”(《鄧選》第三卷第368頁)
(二)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適應新世紀要求的高素質的領導人才
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適應新世紀要求的高素質的領導人才,是實施人才資源開發戰略的中心環節。當代國際社會是一個充滿變化、充滿挑戰的社會。這對領導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領導人才不僅要能夠駕馭全局,還要具備高瞻遠矚、敏銳把握時代變化、善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能力。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善于治黨治國的領導人才,培養和造就一支能夠擔當跨世紀重任的。由黨政干部、企業經營管理干部、科技干部和其他領域干部組成的高素質的干部人才隊伍,是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順利落實的前提,是我國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關鍵,也是黨的事業繼往開來、不斷前進的保證。
(三)培養和造就一大批現代建設的亟需人才,這是實施人才資源開發戰略的當務之急
為趕上科技革命的步伐,我國要抓緊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高新技術人才隊伍。今天,科技革命對世界各國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影響處處可見,科技革命的內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遺傳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成為當今科技革命的前沿領域。高科技產業將成為21世紀的支柱產業,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主要指標。
(四)培養和造就千百萬青年人才。這是實施人才資源開發戰略的重點
各行各業的青年人才,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新思想、新知識、新科技層出不窮。青年人精力充沛,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強,也是處于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中國有句老話,叫“自古英雄出少年”。鄧小平同志非常重視青年人才的培養。針對人事工作中論資排輩的惡習,鄧小平強調,要為青年人創造盡可能好點的條件,盡快地讓青年杰出人才脫穎而出。他提出:“把年輕人提起來,放到重要崗位,管的業務寬了,見識就廣了,就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要重視二十九歲、三十九歲的年輕人。世界上的科學家、成名的很多是在三十歲左右”(《鄧小平文選》第一卷,第291頁)。在知識經濟時代,青年人更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完成現代化大業的中堅力量。能否為各行各業青年人提供創新和創業的條件,形成一支宏大的高素質青年人隊伍,不僅決定一個國家的現在,更關乎一個民族的未來。因此,當前我們不僅要大力培養、造就和選拔青年領導人才,還要培養和使用一大批各行各業的青年專業人才和企業管理人才,以使一大批青年人才擔任重要的領導職務、學術帶頭人、科研攻關中堅、企業經營主管,讓青年人在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中擔當重任。
(五)加快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形成
2003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指出“在全社會進一步樹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理念,鼓勵人們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參與終身學習,積極推動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社區建設。加強終身教育規劃和協調,優化整合各種教育培訓資源,綜合運用社會的學習資源、文化資源和教育資源,完善廣覆蓋、多層次的教育培訓網絡,構建中國特色的終身教育體系。進一步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加強各類人才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強化用人單位在人才培訓中心的主體地位,鼓勵在職自學,完善帶薪學習制度。制定科學規范的質量評估和監督辦法,提高教育培訓成效。”這充分說明黨中央、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等對開發人才資源高度重視,這對推進人才資源開發工作,具有十分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