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社交,是將社交行為精細化的一種場景,但是崇尚“家事國事天下事”中國文化并不鼓勵區隔工作(事業)和生活(玩樂),這或許也是中國的職業社交品牌相繼折戟于linkedin之道的重要原因。
中國職業社交的十年死結
如果說linkedin是職業社交的鼻祖,那么上線于2005年的天際網則開啟了中國職業社交的元年,十年時間過去,linkedin早已風光上市,中國創業熱潮也倏起倏落、巨頭頻出,唯有職業社交這一細分市場,唱多聲不絕于耳,卻仍如死水一潭。
天際網的身后,還有若鄰網、優士網、大街網、經緯網等一眾同窗,復制linkedin的模式、并加以本土化的改造,是它們的共識選項。只是誰也不曾預想得到,本應“快速粗暴”的顛覆過程被拉得漫長而平淡,而且到了最后,首先顛覆傳統招聘網站,反而是拉勾、周伯通等形式創新但本質未變的在線招聘產品,中國的職業社交仍在名為認同的沼澤里掙扎。即使linkedin本尊入華,亦未能取得如它在美歐市場一致的橫掃之勢。
十年磨劍,霜刃未試,缺席正在全球風起云涌的職業社交,這對中國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信息源:免費招聘網_www.rcxx.com_淘才招聘網
不管用的“微創新”
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在拷貝海外已獲市場驗證的產品時,生造出了“微創新”這一定義,簡而言之就是套用概念與特色改造的組合,比如新浪微博在披上twitter外衣之后仍然沿襲bbs的跟帖評論設計,就是典型的應用。信息源:免費人才網_www.rcxx.com_淘才招聘網
linkedin的中國學徒,曾有抱有同樣想法。在職業社交的外殼下,經緯網選擇以名片為切入點,優士網試水金融產品眾籌,大街網一度欲與微博深度捆綁,若鄰網索性轉型回歸人才超市,走得最早也是最遠的天際網則賣身法國職業社交網站viadeo,真正趟出一條明路來的,委實罕見。
職業社交,是將社交行為精細化的一種場景,但是崇尚“家事國事天下事”中國文化并不鼓勵區隔工作(事業)和生活(玩樂),曾有媒體做過調查,如果自己的上司或老板在自己微信朋友圈的關系網中,大多數職場人士都會選擇主動在朋友圈里表現出工作賣力的跡象,而正在流行于中國大江南北的“微商”更是公然宣揚將朋友發展成客戶的理念。
“如果比爾。蓋茨和美國花旗銀行行長有一個玩游艇的小圈子,那么,他們在一起就只是玩游艇。如果微軟急需要銀行資金,他不可能在飯桌上說我需要一筆錢,請花旗銀行行長幫忙貸款”,零點咨詢公司董事長袁岳曾如此描述美國公私分明的職業文化,而linkedin的市場機會正是基于此等土壤。
這或許也是中國的職業社交品牌相繼折戟于linkedin之道的重要原因,“西學為體、中學為用”的美好設計看似兼容并濟實則充滿妥協,“微創新”遭遇失靈亦不難理解。
移動時代的第二春
移動互聯網內蘊的洗牌能力不止是讓巨頭緊張,它同樣為職業社交市場拉開了露出曙光的一角。
在外企及海歸人才方面已經立于制高點的linkedin仍然生猛,它與有意國際化的微信建立合作,使微信用戶能夠在個人資料卡片中關聯linkedin帳號——這是唯一一個非騰訊自家產品的接口,同時也適用于qq郵箱——linkedin的ceo杰夫。韋勒相當重視擁有巨量人口的中國市場,在他的辦公室里,墻上掛著linkedin的使命:“給全球的職場人士創造商業機會”,杰夫。韋勒誓言如果linkedin如果不能順利進入中國,那就要“回到辦公室把這句話摘掉”。
時至今日,linkedin的中國本土對手換成了脈脈、會會、微人脈甚至獵聘同道等獨立app,在更為天然的社交終端——智能手機——的侵襲上,它們作為這條跑道上的狂熱選手,對linkedin的解構與重塑也更加帶有破壞性和“中國特色”。
會會是一個基于人脈發現的產品,它致力于幫助用戶快速找到行業專家、投資人或是創業合伙人,建立從線上邀約到線下見面的標準化流程。會會的創始人李翔昊曾是中國第一代職業社交產品經緯網的產品經理,他認為會會的產品形態和泛社交里的約飯、交友等需求是秉承的,而在職業社交這一范疇,用戶不需要素未謀面的好友或是獵頭,而是能夠在特定領域交換意見和知識的明確對象。
微人脈的出品方是新浪微博,由于對微博數據的使用更為透徹,這款職業社交產品也與微博形成了同進同退的局面。除了通過微博導入用戶的社交關系之外,微人脈的產品顯得相對寬泛,它有脈脈模式的匿名職場社區,也有會會力推的人脈發現,新浪微博的另一個內部產品微招聘則為微人脈提供工作機會的輸入。2014年,新浪微博曾與脈脈發生沖突,最終導致脈脈的微博接口遭到封殺。
獵聘同道則是祭出“社區化招聘”的旗號,依托獵聘網的職業資源,將企業(hr)、獵頭和求職者三方的溝通與問答放到了移動社區里。劣品同道的思路,更像是一個極致的求職及招聘工具,以工作機會吸引那些距離跳槽階段最近的用戶。獵頭生意本來建立在信息不對稱之上,獵聘同道的做法卻有些削弱獵頭的意味,對此,獵聘網ceo戴科彬的解釋是:“以前是把企業當作上游,抓住企業,就能獲利,現在是打破傳統,讓獵聘從流量販賣的角色成為企業服務的角色”。
至于侵掠如火的脈脈,則更加能夠代表這個行業的某種悖論。
脈脈的創始人林凡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久負盛名的那一代畢業生,搜狗的王小川、有道的周楓、啪啪的許朝軍都是他的校友,王小川更是素顏出鏡脈脈的電梯廣告,幫助學弟林凡造勢。
分眾傳媒是脈脈的渠道供應商之一,江南春亦效仿王小川,親自出演廣告主角,將“只要我的人脈還在,白手起家并不難”刷遍樓宇。
創業公司選擇投放分眾廣告,一直以來都倍受爭議,因為它帶來的用戶泡沫成分相對較大,也缺乏忠誠度。同時,這也是一種對現金消耗極快、而在回報的性價比上卻相當有限的廣宣手段。凡客、維棉、叮咚小區都曾是電梯里的常客,但以事后的角度來看,抗風險能力本就偏弱的創業公司很難控制其投放力度,從而遇到財務壓力。
職業社交產品對用戶純度的要求遠勝它對用戶規模的追求,但是如果缺少后者的出彩數字,又無法快速找到一億美元估值跳板之后的接盤資本和擴張空間,這可能是這個前景尚未明朗的行業正在面臨的抉擇和困惑,也是二度繁榮的陰影里的未形之患。
信息源:免費發布招聘信息_www.rcxx.com_淘才招聘網